搜索
搜索
2

2

1

1

新闻中心

资讯分类

【党史学习】中共十五大 高擎旗帜向未来

  • 分类:党史学习教育
  • 作者:
  • 来源:中国档案报
  • 发布时间:2021-06-01 09:5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党史学习】中共十五大 高擎旗帜向未来

【概要描述】

  • 分类:党史学习教育
  • 作者:
  • 来源:中国档案报
  • 发布时间:2021-06-01 09:55
  • 访问量:
详情

         199791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的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鲜红的巨幅会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礼堂二楼和三楼的眺台上分别挂着“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字样的巨型横幅。

   当时针指向上午9时,主持大会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在军乐团雄壮的乐曲声中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场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为不久前逝世的邓小平、陈云、彭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默哀。出席中共十五大的代表有2048人,特邀代表有60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800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共十五大

 

   在中共十五大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向大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该报告点明了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确定这样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作的报告共3万多字,分十个部分: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二、过去五年的工作;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九、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报告历时两个半小时,全面勾画了一幅中国迈向新世纪的宏伟蓝图。

   “中共十五大报告说出了广大代表的心声,反映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这是许多代表听完报告后的想法。代表们普遍认为,报告鲜明地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就是中共十五大报告的灵魂,也是全党全国今后一切工作的灵魂。报告充分显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是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所开创的伟大事业忠实可靠的继承者,完全能够在任何复杂的形势下驾驭全局,团结人民,开拓进取,胜利前进。

   中共十五大党章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由“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次飞跃。

   “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结尾如是说。这次修改党章集中在一个重大问题上,即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总纲写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章总纲在原来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论述和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论述之后,对原来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加以调整补充,形成了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修改后的党章对第三条第一款、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的文字作了相应的调整,规定党员和党的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一直围绕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努力。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过程中,先后有了两次成功的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结合与飞跃,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结合与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的深化,从其中的经验总结可以大体看出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深化。

   1982年,中共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1992年,中共十四大则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十五大党章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为统一全党的思想,团结全党全国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十五大党章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吹响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向新世纪奋发前进的号角。

 

素材来源: 中国档案报

版权所有:江西建工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   赣ICP备20006210号-1  后台管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888号  
0791-88333405 88327674  传真:0791-88322239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南昌